繁体
首页

二、社会工程研究是科学知识向制度政策转换的中介(1 / 1)

1.社会工程研究是以社会知识为主的综合知识向制度政策转换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工程是相对于自然工程而言的另一类工程活动,它是人们自觉地改造社会、变革社会、规划设计并实施某种社会蓝图的创造性活动。社会工程所面对的是社会世界,社会世界是多变量多维度的,是由多层次结构、多元异质因素非线性作用构成的系统集成体,单靠某一学科甚至仅仅靠所有社会科学都不足以真正把握社会系统,只有综合运用以社会科学知识为主的包括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在内的多种知识和技术,运用人类创造的多种智慧与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把握社会世界的目的,找到解决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可行方案与对策模式。社会工程研究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更加复杂化、综合化的趋势,适应了从全局和总体上探寻并解决日益庞大和复杂的具有跨领域、强相关性的网络式社会问题的客观要求,它强调从跨学科的视野、方法、维度出发,面向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以社会模式建构为核心,把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有效集成,创造性地转换为制度规划与政策设计的艺术、方法和技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工程学是以应用为导向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它把社会理论、规律的基础研究与制度政策谋划的应用研究统一起来,旨在探索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与工程知识等综合知识与技术向制度政策规划体系应用与转换的方法论问题,以求发现架设人类知识和制度政策体制结构之间桥梁的内在规律。

2.社会工程研究是以应然判断为主导的复杂的知识转换活动。社会历史是由自由自觉的人创造的。由于实践活动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建构、创造新的生存发展模式,实现对现实社会的变革,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社会工程正是这种创造性活动的生动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益和价值取向,选择并统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制度规划、政策设计和模式建构,不断改善社会关系,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进步。在社会工程活动中,始终存在着实然与应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然而社会工程并不是停留在实然、现实的水平和层次上,而是自觉地以应然判断、理想目标为主导,在“应然”的社会定向下综合集成和整合多种相关知识,使其有效地转换为满足主体理想与追求的制度模式与政策设计。可见,社会工程研究探讨的是社会工程主体在一定价值趋向主导下选择、重构、整合相关科学知识、理论,使其转换为制度运作与政策操作系统等社会实存形式的规律与方法。因此,社会工程研究是以应然判断为主导的,涉及知识、价值、社会约束条件等多种参与因素之系统集成与多目标优化的复杂知识转换活动。

3.社会工程研究是社会主体从社会实际条件出发将科学知识(原理)应用化(操作化)、外在化的转换活动。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求真,工程活动的目的在于求真基础上的趋善求美,工程的核心在于可实现性,包括内容上的合规律性、技术上的先进性、路径选择上的代价最小化、实施方案上的最优化、运营管理上的可行性等,社会工程也是如此。理想的、进步的社会工程应当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它的实施建设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存境况,造福于人们。科学知识作为普遍性、抽象性的理论形态往往带有一定的“纯粹性”、“理想性”,它往往省略或简化了其发生作用的各种现实约束条件。然而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异常复杂的,充满了各种随机变量与偶然因素的干扰。因此,科学知识(原理)的具体社会应用必须结合特定社会生活条件,充分考虑到它的初始条件(社会结构状态)、社会边界条件和内外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体的政策操作体系,才能实现科学知识在社会关系实践中的正确有效应用。社会工程研究就是紧密结合具体社会生活条件,运用相关知识探求特定社会系统目标定位和一定社会边界约束下,由某一初始社会状态到达特定目标状态的实施方案与可行路径,即社会规律、原理的具体实现问题,也就是具体社会模式的规划设计问题,包括蓝图设计和过程设计,它揭示人类理论智慧向社会关系实践操作智慧转换的艺术、方法、技术与规律。例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工程,就是从当今我国的社会结构状态出发,从影响和制约社会和谐的各种环境因素出发,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依据社会和谐的规律、机制、原理、干预调控技术等相关知识,规划出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设计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政策架构等。可见,社会工程研究是一项面向社会建设实践,将科学知识操作化、应用化、外在化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