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三、如何实现科学知识向制度政策的合理有效转换(1 / 1)

充分认识科学知识向制度政策转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知识转换的自觉性,大力开展社会工程研究,深入探讨这一转换过程的方法论与规律,是加速科学知识向制度政策转换的重要途径。

1.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对多种知识的价值统摄,实现其在特定方向上的系统重构。社会工程谋划、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都是有价值预设的,人们总是从某种社会理想、预期目标出发开展社会工程活动,进行社会工程评价的。不仅如此,社会工程一般包含着多元多维的价值追求,甚至是多种相互冲突而又同时起作用的价值追求,这是由于参与社会工程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工程系统内在矛盾要求所决定的,但对于某一具体的社会工程而言,必须要有一个主导的价值取向,以便使多元多维甚至彼此冲突的价值追求在某一方向上协调与统一起来,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于多种不同知识组合、重构、系统集成具有定向、整合和统摄作用,从而使他们沿着某一社会定向彼此融合、互补、嫁接,产生面向制度创新与政策设计应用实践的系统新知识(操作层面上的)。可见,实现科学知识向制度政策合理有效的转换,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一般意义上讲,现代社会工程应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是公平、公正、自由、民主、和谐、增进公众福利等。

2.深化社会工程研究,大力探索知识转换的艺术与方法,加快知识转换。社会工程研究所处理的是多维度的网络互动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因此它强调要以人类创造的多种知识与智慧的综合作为制度规划与政策设计的支撑理论基础。如何实现不同学科、多种知识、多维度规律的合理整合与动态协调,使他们在制度创新与政策优化这一聚焦点达到综合集成再创造,这正是社会工程研究所要探讨的知识转换的艺术与方法问题。显然,实现这种知识转换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交叉科学的方法、综合认知的整体思维。有了跨学科的视野、交叉科学的方法,才能突破和超越单一学科的局限,实现多种视域的融合,使不同领域知识融合互动、相互补充、交叉渗透,激活各种知识创新因子,围绕所要解决的制度政策等现实问题形成综合创新的新知识成果。有了综合认知的整体思维,才能使来自不同领域、学科的各种知识围绕制度政策设计的特定目标统合为系统性知识图式(结构),并且相互支持、协同作用,产生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新的整体性方案。

3.搭建知识转换平台,努力开辟应用导向的知识转换路径。社会工程研究不是传统的学术导向的知识转换活动,而是应用导向(以综合应用多种知识于社会活动中解决具体社会问题为目标)的知识转换活动。因此,加速这种知识转换需要从各个方面创造相关社会条件,搭建知识转换的广阔平台。从观念层面上看,我们不仅要重视科学理论的认知与解释功能,而且更要重视科学理论批判现实、反思决策、指导政策、评价社会、预测未来的功能。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上,当前要更加突出其引领社会、服务社会、咨政育人,建构并创造新的更合理的社会制度等社会功能的发挥,激励和引导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们更多地关注科学理论的实践操作与社会应用。从社会管理层面上看,首先要努力在全社会培养一种科学文化,使人们真正建立起社会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要有一整套科学的发展规划、完善的政策体系和适宜操作的理性规则系统的思想观念,强化人们对知识转化之社会需求的自觉意识;其次,改革和优化知识生产与创新的社会评价体系,更加突出科学知识对社会进步影响力因素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通过社会评价的利益导向,引导理论工作者直接面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知识的综合集成与融合创新,激活知识转换主体运用理论智慧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创新力;再次,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一定的制度与机制,赋予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在参与国家、区域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决策谋划与落实方面的话语权,激发他们实施知识转换的内在欲望与冲动;建立包括科学家、工程家、政策研究者、公共管理者、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种重要思考和研究力量理性对话、自由交流、有效互动、合理碰撞和科学整合的社会机制;大力培养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知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多层次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网络系统进行人——机系统协调的社会探索的系统集成主体,使知识转换能够在多行为系统集成、网络互动、人——机协调的现代科技平台上进行;倡导建立一种充分利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知识资源和理论智慧对社会系统进行整合性思考以求综合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新思考模式(研究范式),打通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思想通道,从而推动和促进科学知识向制度规划、政策设计等实践性应用的顺利转换。

参考文献:

[1]陈先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2]王宏波主编,《社会工程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