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节 六月飞雪又如何(1 / 2)

近年来气候异常的情况增加,有时是盛夏,却居然飘起了雪花,这也许是温室效应和其他效应的结果吧。这让我想到古代关于气候异常的传说,只不过,那和自然环境的问题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而是和人文环境有关联。——我说的是所谓的“六月雪”。

据说,那是因为有一个冤案。

关汉卿编的戏剧中的窦娥的冤案。

窦娥丈夫早亡,和婆婆两人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逼窦娥跟他成亲被拒绝,于是投毒想害死窦娥的婆婆,但误毒死他自己的父亲。于是他诬告窦娥杀人,并买通贪官处死窦娥。窦娥满腔悲愤地呼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在临刑的时候,她又向天发出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她的尸体;三要让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誓愿居然感动了天地。那时候,正是六月大伏天气,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了官,窦娥的冤案终于平反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和贪官桃杌得到应有的惩罚。

窦娥有冤屈,竟然会影响气候,在现代科学看来真是荒诞无稽。但是,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这却是一个合理的现象。

早在先秦的文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事例,描述说某个国家的政治好坏,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气候。这是原始宗教或巫术的思路,不足为奇。而在心理学看来,有这样一种思路,在心理和想象中实际上是成立的。我做意象对话时,发现“六月飞雪”的意象,象征意义是“突然的打击”,而“大旱”这个意象,象征意义之一正是“不正义”,所以,受到大冤屈,想象中出现六月飞雪和三年大旱,是合乎心理学的。但是,想象领域不同于现实领域,冤屈与否,并不总能影响现实的气候。

以为政治能影响到灾异,这类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滥觞,和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有关,那就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并推广儒家思想使之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董仲舒的所谓儒家思想,核心就是天人感应,但是他的这个思想实际上主要并非来源于孔子,而是源于阴阳五行、民间巫术。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实际上和张角等人对道家的改造一样,是用巫术把儒家变为了儒教。按照董氏儒教,人间的任何事情都会感应上天,因此,窦娥的冤屈使六月飞雪是合乎情理的。董仲舒在世时,有一次汉祖庙发生火灾,董仲舒就认为是由于皇帝不修德,导致田蚡、淮南王刘安等权贵横行,所以感应出了这火灾。

董仲舒的这种思想能被汉武帝接受,也有一个原因:包括秦在内的过去所有王朝的国王都是贵族出身,而刘邦则是平民出身。凭什么他可以当皇帝,缺少一个那个时代的人能够接受的理由。如果刘邦家的后代说,这个理由就是刘邦有本事,那就会出现麻烦,以后其他有本事的人也会理直气壮地起来夺权。所以,继承帝位的刘氏家族需要一个说法,说明为什么刘家应该当皇帝而其他人即使有本事也应该安分守己。董仲舒的思想正好满足了汉武帝的这个需要。他把“天”放在首位,作为一切价值的根基,而把帝王权力说成是天所授权,说帝王“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这样,就以“天”的名义给了刘氏君权。这也和刘邦原来装神弄鬼、故作神秘的方式恰恰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