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六节 大儒常无父(1 / 2)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儒家最出色的圣贤大儒中,幼年丧父者似乎比例高。就从我这不怎么样的记忆中都能找到好几个例子,孔子三岁丧父,孟子两岁丧父,欧阳修四岁丧父,而范仲淹也是三岁丧父。这四个人中,孔子是儒家圣人,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欧阳修、范仲淹也都是千古少有的儒家贤人,颇有代表性。他们都是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除范仲淹母亲改嫁外,其他人都是由寡母艰难带大。而岳飞、张载等儒家典范人物虽然不是幼年丧父,但也都是在十三岁左右的少年期丧父。

也许只是巧合。

但是也许未必是巧合。

在分析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时,学者们提出很多因素对民族的文化形成有影响。生活所在地的气候、地理等,也无不影响着此地人的性格和文化。江南地区气候温和,江南人也往往性情柔和,江南文化则偏于旖旎奢靡;而中国北方苦寒,则北人往往性情粗悍,北方文化偏于豪放不羁。为文化奠基的巨人的个人因素对这个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而且此影响比气候地理的影响更为直接,他们的思想是这个文化的中心。因此考虑中国文化的特点,不能不去理解老庄、孔孟等人的个人特点。

心理学研究,特别是精神分析一脉的研究早已证明,一个人幼年的家庭环境,对性格的影响十分巨大。也就是说,那些文化巨人们幼年的家庭环境,必定对他们的性格形成有影响,他们的性格必定对他们的思想有影响,而这些影响必定会对他们所塑造的文化有影响……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细想未必没有道理的一个事情是:孔子幼年的家庭环境,很可能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影响。想到两千多年前鲁国人叔梁纥先生和颜征女士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的儿子孔丘的幼年生活,竟然会对年代遥远的我们有影响,感觉上颇为诡异。但是按照科学中所谓的“蝴蝶效应”,亚马孙丛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通过复杂系统中的相互影响,可能在我们这里引起一次风暴,那么同在中国的孔丘的幼年生活影响到我们,也并不算多么奇怪的事情了。

那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三岁丧父可能会对幼小的孔丘带来什么影响呢?在孔子的儒家思想中有这个事件的间接影响吗?作者认为,这个影响不仅有而且很明显,且听在下细细道来。

父亲早丧,对孔子的最大的影响是:他希望能有一个父亲。

儿童都本能地需要父母,而这个儿童缺少一个父亲,由此很自然会带来这样的一个渴望。

渴望有父亲而又没有,则儿童常见的一个心理反应是:幻想一个父亲。

孔子就是这样。

幻想的父亲和实际的父亲最大的一个区别是:幻想的父亲可以达到完美无缺,而现实的父亲总会有优点也有缺点。

孔子幻想中的父亲,相信一定是很完美的。

现实中,孔子的父亲也的确是一个很出色的人物,是一个英雄,据说他的力气能举起一匹马。在某次战斗中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敌方打开城门,引诱叔梁纥所在的队伍冲入瓮城,然后把沉重的城门从上面往下放,试图把这支队伍截断,杀死先冲入瓮城的十几个勇士。在这危急时刻,叔梁纥奋力托起沉重的城门,使自己的战友得以安全撤退。这次战斗使叔梁纥的威名大振,成了鲁国最有名的勇士。

可以想象,幼年的孔丘询问母亲,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当时年纪还不过二十出头的颜征,说起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会是什么口气,而孔丘对父亲的想象又会多么的美好。

也有可能,母亲并不和孔丘谈论父亲。毕竟父母是非婚“野合”生了这个私生子。但是,我觉得前秦不是南宋,“野合”固然会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是也并非奇耻大辱,所以这个可能性不很大。而且即使不谈论,母亲的态度中,总不会让儿子觉得自己委身的对象是一个无能之辈。

现实中的父亲不论多么好,也会有不好的地方,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弱点总会暴露,会和妻子有矛盾,会和儿子有冲突。而孔子的父亲没有这样的弱点,因为他早早去世了,没有机会暴露自己的缺点,也使儿子没有机会了解一个现实的父亲,没有机会学习和一个有缺点的父亲交往。在儿子心目中,这个父亲几乎可以是神。

孔子还有另外一个幻想中类似父亲的形象,那就是周公,这个精神父亲更早已作古,也就更适合幻想中做类似神的角色。——据记载,孔子常常梦见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