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四节 重新评价那个谁(2 / 2)

五四时期,重新解释、评价和塑造孔子的形象,则是为了消除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过去的中国,孔子的形象十分的高大完美,而在五四时期,则刻意寻找他的缺点进行攻击。在后来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更是把“孔老二”的形象丑化到不堪入目,这样一种方法,也是为了消除他对文化的影响力。“孔子”的思想我们不论是否同意,但是至少会尊重,而一个小丑般可笑的“孔老二”的思想,怎么可能成为大家所乐意尊重的呢?通过重新评价和重新塑造他的形象,一种反孔的思想就得到了推广。——中国人对社会心理有天生的把握,仅仅依靠本能,就可以比国处心理学家运用科学手段做的还要巧妙。

因此,评价一个谁谁谁,可以是推广自己思想的一个很好的手段;而重新评价谁谁谁,也是改造文化,用新的思想取代旧的思想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如果我们要改造中国文化,消除中国文化中的糟粕,也必须要做这个事情,那就是清理文化记忆中的各个人物形象,并逐一重新评价。这样,我们的国民才能够理解,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新文化,什么是健康美好的人格,而什么是我们要清除的糟粕。仁人志士,不妨留心于此。

附记:

本来,我计划要提到一位古人,要把本文的思想归于这个人,并竭力为他鼓吹,但是,我想,还是算了。揭秘戏法的人,如果同时还要变那些自己刚刚揭秘的戏法,未免有些可笑。我只做一个小小的重新评价的示例吧,戏法玩得不好,大家见谅。

示例:重新评价冯道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时人。后唐(923—934)、后晋(936—940)时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到契丹任太傅。后汉(947—948)时任太师。后周(951—959)时任太师、中书令。曾著《长乐老自叙》。

在生活中,冯道“为人能自刻苦为俭约”,有钱和随从仆人一起花;将士抢来美女送给他,实在推却不了,就让美女在另外的屋子住,找到她家人后再送回去;在遇到饥荒时,他散尽家财救济乡民,自己却住在茅屋里。

在从政中,他能找机会劝诫皇帝,要皇帝重视民众疾苦,告诉皇帝:仁义才是帝王之宝。他提拔重用孤寒才子,主持印刷儒家经典,一生所做的好事很多。对暴虐的辽国皇帝,他说:“当今百姓,佛出也救不得,唯皇帝救得。”这的确是一个“无廉耻”的大马屁,但是,这个马屁的作用,是救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舍自己的自尊而救天下民众,这样的人格是值得称道的。他的行为,得到了当时人们的高度赞誉,而宋初的名臣范质也评价他:“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引)

但是,在欧阳修所修的历史中,却评价冯道是一个“无廉耻者”,司马光更称之为“奸臣之尤”。主要原因是他没有遵守“忠臣不事二主”的规矩,先后为六个皇帝做宰相级别职务。因此,即使是对他持肯定态度的《旧五代史》,也质疑他的“忠”:“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

忠于皇帝,是司马光等人的道德规范,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忠的价值是很值得怀疑的。五代时期的皇帝,大多只是一些得势的军阀而已,何值得我们把生命托付?因此,冯道辗转为多个皇帝做事,在我们看来,并非他人生败笔。我们要关注的,是他做了什么事情,而这些事情是善良还是邪恶。——如果以此标准看,冯道是一个很出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