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首页

第七节 你的家乡出过什么人(1 / 2)

手头刚好有一本书,叫《日本人凭什么》,但是我今天想谈的和这本书无关,而是要谈谈这本书的作者周兴旺。实际上我对这个作者也并无所知,我只是对他所说的事情有些联想。

在书的后记中,作者写道:“在我的老家,就曾经诞生过这样一个人,他写的一本书曾经改变了两个民族的命运。”这个人就是魏源,他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这本书在国内遭到了冷遇,却在日本得到了热烈的欢迎,对日本维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国近代的衰落和日本的兴盛,和这本书有一定关系。

并不需要心理学家的细心,我们就能想象周兴旺写自己的书的时候,心中的榜样人物正是魏源。实际上,周兴旺自己也谈到,他的老家正是魏源家乡,因此有一个小小的魏源纪念馆,因此他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魏源,并对家乡的这个伟大人物充满景仰之情……如果我们有一双明澈的眼睛,就可以看到正是这种愫成就了周兴旺。而他所写的书,也选择了和魏源类似的题材,也是介绍海外国家;也是出于类似的目标,魏源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周兴旺则是“知日本之虚实以防日”。

人是自我塑造的产物,一个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年轻时对自己的期望。少年时的理想虽然未必都能实现,但是没有理想则注定不会实现。在心理学研究中,把这个问题称为“自我同一性”问题,埃里克森等人都指出,在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期间,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少年人生中最主要的问题。在这个时期,少年有意识或潜意识地思考,“我要做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一生”。而在这个时期感动了他、激发了他或影响了他的那些人,将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的自我范例。正如上述例子里,魏源就是周兴旺的自我典范,周兴旺也就成了魏源的精神传人。

我们会选择什么人作为自己的自我典范呢?当然有许多影响因素,但是其中核心一点是能够被我们的自我所认同。女性选择自我典范时,往往都是选择过去的一个出色的女性,而较少选择男性,因为女性把自己认同为一个男性是比较困难的。“他是男人,我是女人,怎么一样呢?”认同一个人,就是把对方看作和自己一样,或者把自己看作和对方一样,因而我们认同的那个人,一定要和自己有尽量多的相似之处。

从这种相似性来说,我们更容易认同自己家乡的伟人,但是事情还不止如此。中国人的特殊文化和心理,使得中国人比西方人要更容易认同自己家乡的伟人。

我们知道和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不同,中国的文化是一种以家族为核心的文化。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并不只在于他自我的实现,更在于他对家族的意义。一个人成功,我们称之为“光宗耀祖”,是他全家人的骄傲。这里所说的全家人不仅仅是全家在世的人,还包括已经故去的祖先,以及尚未出生的后代。因此,这个人可以欣慰地到祖先的牌位前告诉祖先,自己没有给祖宗丢脸。同样,一个人做了可耻的事情,也是他全家在世以及故去的和未出生的所有的人的耻辱。“岳飞后人”这样一个称号,足以让人扬眉吐气。而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更会把这种荣耀的光芒散发到这个家乡,使整个家乡的人都能分享其荣耀。“我们的家乡,曾经出过……”,中国人说这个话的时候那种心理的满足,西方人虽可以想象但不可能深刻体会得到。